手機官網 公眾賬號
聯系電話:(0086)010-53240909 53240912
郵箱:sales@dqy.com.cn 郵政編碼:102101
公司地址: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經濟開發區康西路1108號
版權所有: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8036486號
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是什么?有哪些有效的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?
一、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是什么?
2021年7月7日,農業農村部下發了《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指導意見》農經發〔2021〕2號,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、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就《意見》相關情況回答相關問題。
目前,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主要有專業服務公司、農民合作社、供銷合作社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、服務專業戶等類型。專業服務公司和服務型農民合作社數量超過服務主體總數的1/3,服務能力較強,服務規模較大,服務小農戶數量最多。
當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重點領域主要在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。接下來,社會化服務范圍從糧棉油糖等大宗農作物向果菜茶等經濟作物拓展,從種植業向養殖業等領域推進,從產中向產前、產后等環節及金融保險等配套服務延伸。
二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具備哪些有利條件?
隨著我國現代農業加快推進,廣大小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對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、要求越來越高,農業社會化服務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,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重要階段。
第一,市場需求日益旺盛。當前,農村勞動力老齡化、兼業化現象日益凸顯。要確保14億多人口的農產品有效供給,解決好“誰來種地、怎么種好地”問題,迫切需要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,滿足多樣化的生產服務需求,這為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。
第二,發展條件已經具備。經過多年的引導扶持,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技術力量、設施裝備、服務主體等方面都已具備了有利條件。目前,全國已培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600多萬家,具備一定規模的烘干、倉儲、冷鏈等設施裝備,社會上擁有大量的涉農專業人才。
第三,支持政策不斷完善。2017年開始,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。同時,各級政府農業支持政策逐步從補主體、補裝備、補技術,向補服務轉變。這些措施有效扶持引導小農戶接受社會化服務,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。
第四,模式探索富有成效。近年來,一些市場主體紛紛進入農業服務領域,在實踐中探索了一批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成功模式,為加快發展多元化、多層次、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有益經驗。
三、農業社會化服務都有哪些有效的服務模式和組織形式?
一是創新多種服務模式。各地堅持需求導向,因地制宜發展單環節、多環節、全程生產托管等服務模式,讓農民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做得了、做得好的生產環節,把自己做不了、做不好、做了不劃算的事交給服務主體去做,逐步轉變小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,著力解決耕地撂荒和“誰來種地”的難題。
二是完善與其他主體的組織形式。各地大力推廣“服務主體+農村集體經濟組織+農戶”“服務主體+各類新型經營主體+農戶”等組織形式,以服務為紐帶,促進各主體形成緊密聯結、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的共同體。如安徽在產糧大縣依托村集體大力推進整村托管模式,山東推廣“服務主體+小店長+小農戶”模式等。
三是引導各類涉農組織向農業服務業延伸。各地鼓勵農資企業、農業科技公司、互聯網+平臺等各類涉農組織依托原有的技術、裝備、渠道、市場、信息化等優勢,采取“農資+服務”“科技+服務”“互聯網+服務”等方式,積極向農業服務業拓展,開展農資供應、技術集成、農機作業、線上線下對接等綜合農事服務,促進技物結合、技服結合。如供銷社系統、中化農業等農資農化企業圍繞農業全產業鏈,著力打造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,提供農業生產經營綜合解決方案,有效破解農業生產主體的共性難題。